保障兒少權益
守護我們的兒童權利公約
文字撰寫|陳紅恩
受訪對象|前行政院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委員(兒少代表) 李瑞霖
話焦點
人氣(79)
為保障兒少權益,臺灣於2014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以下簡稱CRC)施行法,做為國內法律規範中兒童及少年權利的國際基準。該施行法除了明確賦予CRC國內法律的效力外,也要求各級政府機關行使職權,避免兒少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並積極促進兒少權利的實現。2016年時發布首次國家報告,並在隔年辦理國際審查會議,之後每5年再次提出國家報告。
 

中央地方齊心修法改善 增設兒少代表參與政府議事

我國兒少人口受少子女化影響逐年減少,然而政府投注於兒少相關議題的預算為逐年成長,國內並於去(2021)年11月19日發布第2 次CRC國家報告,展現對兒少權益的重視,並積極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精神與內涵。

 

為推動CRC,協調跨專業立法及相關施政,行政院、衛福部及各縣市兒少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以下簡稱兒權小組),自2019年起增設兒少代表委員。衛福部為促進區域衡平,設置中央兒少代表團,由各縣市兒少代表1至3人共同組成,定期集會討論兒少關心的事,並推派兒少代表參與行政院及衛福部的兒權小組議事。本屆(2021-2022年)中央兒少代表共計60位,在各與兒少權益相關的跨部會平台,都能看見他們積極為兒少群體發聲的身影。

 

在2021年CRC第2次國家報告記者會上,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提到,家庭是最適合兒童的成長環境,因此,政府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動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全力支持父母照顧子女,推出「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擴增公共化及準公共的托育資源,並加碼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以減輕家長負擔。此外,為更全面保護兒少免於暴力侵害,政府也推動修正《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及實施「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 並在2019年時,因應CRC維護兒少司法人權的特別保護措施,大幅修正《少年事件處理法》,讓觸法兒童得以回歸教育與社政體系,並增訂多元處遇措施協助司法少年復歸社會。

 

衛福部強調,政府部門在第2次國家報告撰寫過程中,除了積極呈現這5年的努力與執行成果,也不斷與兒少代表及公民團體對話,共舉行8場徵詢會議,並透過網路蒐集各方意見。過去5年,各部會也針對國際審查委員對首次國家報告提出的結論性意見,制定後續行動計畫,推動多項修法及改善措施。

撰擬CRC第2次國家報告意見徵詢會議。
兒少代表發聲 關心守護兒少權益
現就讀國立中興高中普通科三年級的學生李瑞霖,是現任中央兒少代表,也曾由中央兒少代表推舉擔任行政院兒權小組委員,參與CRC第2次國家報告的民間意見徵詢會議。他提到,在國家報告撰寫的過程中,不論是民間徵詢會議或定稿會議,一路以來兒少代表們都有提出建議,讓兒少權益能更完善地落實。

李瑞霖指出,他目前參與過CRC第2次國家報告8場審查會議、4次定稿會議,以及2次國際審查諮詢小組會議,「學校的事務是否有立刻被改變我還不確定,但很明確的是他們有聽到學生的聲音,有一部分也是被兒少代表提出後,相關單位有去重視和了解。」

以學生霸凌的問題為例,教育部對此議題設計問卷,「但我們發現在收發問卷的時候有一些處理瑕疵,像是問卷是由同班同學由後往前收,並沒有尊重個人隱私,如果填自己有被霸凌被同學看到,這樣不是很尷尬?這件事一直都存在,但沒人提出來。」李瑞霖表示,雖然不確定這些事有沒有立刻被改善,但兒權小組將這些事情列管,也讓兒少代表能夠持續追蹤進度。

對於政府近年致力提升兒少對自身權利意識的認知,李瑞霖也分享同儕捍衛自身權利的實例。他提到,2021年某女中的畢旅事件,PTT鄉民以不當字眼在網路上討論,遭新聞媒體轉載後,用極具性別偏見與歧視的字眼撰寫新聞,當時幾位同學就自發性在網路媒體做社會倡議,號召校內學生聯署,面對新聞媒體不當引用與可以構成性騷擾的言論,要求媒體將新聞撤除並且道歉。最後校方也介入處理,引用不當的媒體也將新聞下架,「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今天有權益受損的地方,就要善用身邊的力量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李瑞霖(圖右)針對兒少權益議題,於兒權小組會議積極發言。
藉由課綱觀察 城鄉差距問題明朗化
不僅是校內霸凌問題,與兒少息息相關的教育改革,也是李瑞霖關心的議題,他與另外兩位同學陳惠平、廖宥甯共同撰擬「108課綱觀察報告」,報告內容指出課本與考試程度鴻溝等問題,也提到「城鄉差距」是造成兒少無法享有完善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比方說,臺北都會區的孩子因為資源豐厚與地緣關係,有機會和頂尖大學接觸,製作出精美又有深度的自主學習歷程檔案,但地處偏鄉的學生,他們獲得新知的管道比較困難也比較稀少,更多時候是處於迷茫的狀態,很難如課綱發起人所期望的『展現學生個人特色』,因為他們連該怎麼表現都不清楚。」李瑞霖進一步表示,城鄉差距其實一直存在,藉由108課綱,讓這些問題一一浮上檯面,變的更顯而易見。

對於教育制度改革,他認為有兩個部分相當重要,「第一就是理想一定要想辦法被落實,我們認同108課綱的理想超過100分,但怎麼去施行,就是一個值得被討論的問題。第二就是如何解決,如果一定要靠滾動式修正,那在過程中,就要納入相關的意見,特別是高中生。」

而要如何更凸顯兒少的聲音,重點則在於「表意制度」的完善,「例如教育部委託臺灣大學社會學系『作伙學』團隊舉辦的民間審議委員會,針對108課綱下實施的「學習歷程檔案」進行討論,但我們發現這個審議委員會做出來的結果,其實跟很多學生想的完全不一樣。」他指出,教育部過去在報告時提到,根據臺大社會學系的調查,有超過65%的學生跟家長認同學習歷程檔案。「但我們的調查結果是不到13%,雖然這中間可能有關於問卷信效度的問題,這些都可以再討論,但我們調查的結果確實反映了教育部沒看到的另一面,而且也比較符合大家一般討論的想法。」

李瑞霖表示,雖然距離解決問題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這些問題已經浮上檯面,也讓政府部門能有機會看見並進一步調整與改善,「如果今天沒有108課綱的話,這些問題還是一直悶著」,但現在獲得更多的關注,可以集思廣益,讓理想總有一天能成為現實。

投入體制內積極參與 努力讓更多人受益
提及過去參與行政院兒權小組會議並擔任委員的經驗,李瑞霖大方分享自己印象較深刻的部分,他認為能在一個層級非常高的會議有「小朋友」加入,就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相對大人而言,我們都是小朋友,能讓我們參與,我覺得就是對兒少權益的尊重,儘管最後的意見不一定會被採納,但至少這一步有跨出去。」

兒少代表之間在討論提案細節內容時,偶爾也會因意見相左而發生爭執,但整體目標相當接近,即使針對不同事務和議題推動有不同的看法,但每次的討論都是良性的,並且最後都能達成具有建設性的共識。

李瑞霖強調,希望政府能更廣泛地採納兒少的意見,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他也會積極為保障兒少權益展開行動,例如將在8月份與「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共同舉行的課綱論壇,除親自出席外,課綱論壇也邀請教育部相關局處單位參與,且經費和活動內容完全由學生自籌。

不論是在公開會議中發聲、或是針對觀察報告的建議,李瑞霖期盼藉由CRC相關的討論過程,讓政府聽見更多孩子的心聲,並給予更大的討論空間,進一步規劃並澈底實踐兒少權益政策。並期許透過兒少代表積極的參與及意見表達,讓各種兒少相關議題的政策能進一步的推動,使更多人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