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防治
正確潔牙~一輩子的功課
文字撰寫|林怡慧
採訪對象|社團法人臺灣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 葉惠津
享新知
人氣(149)
為建立國人正確的牙周健康觀念,衛福部選定「牙周病防治」作為今(2022)年的衛生教育主軸,擴大宣導牙周病防治動機與知能。藉由正確的口腔衛生識能推廣,引導民眾建立更全面的牙周病防治觀念,落實口腔保健及健康生活,降低國人牙周病盛行率。
 
牙周病好發原因各異 吸菸者與糖尿病患須更加注意
造成牙周病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為細菌及牙菌斑釋放的毒素,引起發炎反應後產生激素導致牙齒的周圍支持組織被破壞。雖然每個人的口腔中都存在著細菌,但會發現有些細菌在某些人的口腔裡生長得很快,有些人卻難得有牙周相關問題。葉惠津表示,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口腔環境不同,口水的成分、pH值,以及吃東西、潔牙的習慣等,都是影響致病菌在口腔中生長的因素。當口腔衛生不良、忽略定期看診檢查,或是重感冒、熬夜壓力大以及免疫力低落時,牙周病就容易急性發作,出現牙齦發炎腫脹、刷牙流血、口腔異味、牙齒鬆動等症狀。

除了細菌、牙菌斑,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加重牙周病的症狀。研究顯示,相較沒有抽菸習慣的人,抽菸者不僅得到牙周病的機會較大,牙周病治療成功率也較低,原因是抽菸會使身體周邊微血管收縮,而當牙周組織遭受細菌攻擊時,收縮的血管會讓前來救助作戰的細胞無法到達,影響牙周組織修復,因此導致牙周組織加速流失。此外,糖尿病也被認為是牙周病的致病因之一,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有許多不利牙周組織修復的最終糖化產物,會加速牙周組織的破壞。葉惠津提醒,吸菸者若有牙周病症狀,第一要務就是戒菸;而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應該定期追蹤檢查,才能有效控制牙周病的發生。
牙周病治療後仍有復發可能 建議三個月定期回診追蹤
牙周病是牙齦炎發生後沒有治療、所演變而成的慢性牙周問題,然而並非每個牙齦炎患者,都會走向牙周病的結果。葉惠津解釋,在開始治療牙周病之前,會先進行全口X光片拍攝,並利用牙周探測器探測全口牙周囊袋的深度,確認牙周病的嚴重狀況,因為齒槽骨流失的程度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

輕微的牙周病,治療基本上會從非手術性的洗牙、牙根整平術著手,移除牙根上的牙結石,讓牙根恢復光滑清潔的環境,使牙結石與牙菌斑較難累積在牙根上。而嚴重型的牙周病,由於齒槽骨的支撐能力已喪失許多,且嚴重的骨頭流失是不可逆的,則需視每顆牙齒狀況決定是否採牙周翻瓣手術、骨修型,或是牙周再生手術等措施,目的都是為了恢復牙周的支撐能力。

牙周病治療後是否會再復發?答案是會的。一般人可以每半年做一次口腔健康檢查,但葉惠津建議,牙周病患者必須每三個月回診一次,檢查牙菌斑控制的情形。普遍未清除的牙菌斑會在48至72小時內形成牙結石,導致細菌更容易黏附在牙齒上,而其生長期會在三個月內達到高峰,所以必須利用每三個月一次的回診,澈底清潔口腔裡的牙菌斑。及早發現與治療,才能避免細菌繼續滋生,再一次造成牙周組織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