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危機四伏
強化兒少安全上網機制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秘書 劉昱均
話焦點
人氣(33)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國人接觸網際網路年齡逐年降低,上網成了多數兒少的生活日常。然網海茫茫,暗藏不少有害身心健康的內容,不只衝擊兒少發展,家長親職能力也倍受挑戰,藉由「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分享服務經驗,一探相關防制觀念、檢舉機制,提醒家長如何與兒童一起建立網路素養,強化自我保護觀念。
 

防不勝防 內容分級、過濾軟體 助親子共進網路素養

iWIN成立後,將網路內容分級、過濾軟體,作為避免兒少接觸有害網路內容措施的重點工作,並在2018年時將網路內容防護例示框架分為「警示機制」、「阻攔機制」、「年齡驗證」以及「禁止出現」四個層級,落實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6條規定。劉昱均解釋,網路很難阻止接觸的人,亦難由家長陪同觀看,只能盡可能提高兒少接觸的困難,從而減少他們接觸有害內容的機會。

上述「過濾軟體」發展至今應以「防護軟體」來稱之更較恰當,劉昱均解釋,以往「過濾軟體」的概念是列出黑名單、白名單,如今各大搜尋網站與影音平台都可選擇「兒童模式」,讓兒童不宜的內容難以搜尋;然「防護軟體」更提供使用時數與時段的設定,及瀏覽紀錄與app使用的監控紀錄等功能。劉昱均提醒,防護軟體不應直接拿來阻擋兒少使用網路,而是讓家長了解子女網路使用狀況並展開對話的工具;家長應先和子女溝通為何需要做這些紀錄,並共同討論如何使用網路;然現階段的家長仍必須陪伴兒少摸索、培養網路素養。

現在不少人躲在網路後面,因匿名而失去同理心或禮貌在網路上成了野蠻人,做出在日常生活不可能對人當面說的惡毒言詞等傷害,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僅每個人要保護自身的隱私,亦要正視每一則言論與影像都留下數位足跡、都透露了「你是誰」,也要有辨識與查核資訊真偽的識讀能力。
iWIN舉辦「夏日網安總動員」活動,積極推廣兒少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