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危機四伏
強化兒少安全上網機制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秘書 劉昱均
話焦點
人氣(34)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國人接觸網際網路年齡逐年降低,上網成了多數兒少的生活日常。然網海茫茫,暗藏不少有害身心健康的內容,不只衝擊兒少發展,家長親職能力也倍受挑戰,藉由「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分享服務經驗,一探相關防制觀念、檢舉機制,提醒家長如何與兒童一起建立網路素養,強化自我保護觀念。
 

在智慧手機已成主流的現在,人手一機隨時上網,許多色情遊戲、色情網路小說等也可輕易跨國下載流通,為防制兒少接觸有害其身心發展之網絡內容,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6條規定跨部會成立「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並委託民間團體「台北市電腦公會」執行,以見長的宣傳能力與產業合作經驗的優勢,強化串連平台業者自律共識。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秘書劉昱均表示,目前兒少網路使用問題,主要發生在性私密影像、網路霸凌與詐騙三大課題。回憶起2018年接到第一起私密影像申訴案件,是一位高中生來信申訴自己的影像出現在Google雲端硬碟的資料夾中,請求iWIN協助下架,團隊瞭解後更驚見當中有上百位受害者的影像,遭以日常生活照、內衣照、裸照、自慰影片分門別類收藏,有些受害者甚至可明確辨識其身份。團隊一邊震驚於「怎麼有人這麼壞!」、一邊蒐證備份並通知刑事警察局,也試圖詢問申訴者是否願意出面報案,以採取後續法律行動,並理解申訴者只求盡快下架的受害者心情。

 

私密影像、網路霸凌、詐騙 現今兒少網路安全三大課題

接下來私密影像申訴案件年年倍數成長,近兩年更是年破百件,原因一方面是兒少開始知道可以求助,另一方面是「視訊裸聊」詐騙案件增加;再者,受害者自行拍攝後遭人散佈的案件也持續發生。劉昱均指出,視訊裸聊的受害者中,近3/4為男性,推測是男性對網路交友較無戒心,過往師長父母雖會教育兒少不能讓人隨意觸碰身體,但較未意識到遭人以性私密影像勒索的嚴重後果;據iWIN統計,將自拍影像傳給他人約17%會遭到散布。性私密影像遭到散布後,案件隔著網路霸凌,讓受害者的人格與身體樣貌遭到嚴厲批判與羞辱。

 

在詐騙案件中,劉昱均分享日前曾碰過的案例,是一個以瘦身為題的騙局,加害者先以免費療程招募體驗,透過溫柔貼心的教練姐姐,以規劃個人化瘦身計畫為由,要求受害者先自拍僅著內衣的影像,再提供免費的藥品、營養品,體驗療程,之後再以高額參賽獎金、話術引誘繼續參加;隨著療程金額愈來愈高,當兒少無力負擔而不想參加時,教練便會開始進行情緒勒索、恐嚇威脅。「我看了完整的對話紀錄,覺得詐騙集團整套說詞真的很縝密,即便成年人也難逃脫,除非他勇敢告訴家人。」劉昱均感嘆,該案例被詐欺、損失十多萬元,慶幸的是至少還是鼓起勇氣讓父母知道,才終結這場惡夢。而這件案例也可看出,提升兒少網路素養須由親子一起努力的重要性。

 

防不勝防 內容分級、過濾軟體 助親子共進網路素養

iWIN成立後,將網路內容分級、過濾軟體,作為避免兒少接觸有害網路內容措施的重點工作,並在2018年時將網路內容防護例示框架分為「警示機制」、「阻攔機制」、「年齡驗證」以及「禁止出現」四個層級,落實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6條規定。劉昱均解釋,網路很難阻止接觸的人,亦難由家長陪同觀看,只能盡可能提高兒少接觸的困難,從而減少他們接觸有害內容的機會。

上述「過濾軟體」發展至今應以「防護軟體」來稱之更較恰當,劉昱均解釋,以往「過濾軟體」的概念是列出黑名單、白名單,如今各大搜尋網站與影音平台都可選擇「兒童模式」,讓兒童不宜的內容難以搜尋;然「防護軟體」更提供使用時數與時段的設定,及瀏覽紀錄與app使用的監控紀錄等功能。劉昱均提醒,防護軟體不應直接拿來阻擋兒少使用網路,而是讓家長了解子女網路使用狀況並展開對話的工具;家長應先和子女溝通為何需要做這些紀錄,並共同討論如何使用網路;然現階段的家長仍必須陪伴兒少摸索、培養網路素養。

現在不少人躲在網路後面,因匿名而失去同理心或禮貌在網路上成了野蠻人,做出在日常生活不可能對人當面說的惡毒言詞等傷害,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僅每個人要保護自身的隱私,亦要正視每一則言論與影像都留下數位足跡、都透露了「你是誰」,也要有辨識與查核資訊真偽的識讀能力。
iWIN舉辦「夏日網安總動員」活動,積極推廣兒少網路安全。
網路平台自律 各國激盪安全措施靈感
iWIN最大宗的工作量其實是來自有害兒少身心健康的不當內容處理,每日都有大量檢舉要求處理各種不當內容。而我國網路使用者目前常用的國外平台,卻帶來不小挑戰,以下架兒少性私密影像的成果來看,2020年前能達成100%成功下架,近2年則是86%以上,差距部份為有意散佈性私密影像者逐漸轉向更不願配合小型平台,將主機設在國外甚至使用跳板,都讓整個案件的追查與處理更加困難。

「在自律圈裡願意配合的平台其實不需要祭出法律就能自主做好,但不願意自律的平台,就算定訂法律也無法徹底解決。」劉昱均直言自律現況是越來越兩極化。
地方機關與iWIN合作,進行跨領域、跨場域的經驗分享,將宣導的力量擴大。
iWIN於2019年受邀成為Facebook安全諮詢委員會成員,是東亞首例,至今持續與各國網路安全組織共同制定Meta旗下Facebook與Instagram兩社群平臺的安全措施,並在各國代表討論與經驗分享中得到不少靈感。

例如為了處理霸凌問題,便設計在解除好友、封鎖外還有點頭之交、摯友等分級權限與停止追蹤一段時間等各種設定選項,讓人可在不激怒對方、不破壞關係下逐漸拉開距離;或當使用者提及自殺,平臺會自動推播相關防治訊息與求助管道資訊。另外Instagram也透過AI智慧功能機制來處理霸凌問題,當使用者輸入「bitch」等霸凌常用詞彙時,系統會跳出提醒確定是否要提供這樣的用詞;據了解,約六至七成的使用者將因此反思而調整用字。

在網路安全上,強化業者自律功能與事前防護,更勝於事後的檢舉與申訴,而校園與家長協助兒少瞭解網路的本質、培養正確網路使用態度、辨認網路訊息種類等健康上網觀念,更勝於兒少沉迷後再作輔導。至處理不當內容這個課題,iWIN抱持著「即時下架、修正」優於「事後救濟、裁罰」的態度,持續以多方利害關係人諮詢會議建立公開透明的不當內容處理標準,以維護兒少上網安全並兼顧網路發展的目標。

了解更多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2022 iWIN 兒少網安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