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危機四伏
強化兒少安全上網機制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秘書 劉昱均
話焦點
人氣(33)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國人接觸網際網路年齡逐年降低,上網成了多數兒少的生活日常。然網海茫茫,暗藏不少有害身心健康的內容,不只衝擊兒少發展,家長親職能力也倍受挑戰,藉由「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分享服務經驗,一探相關防制觀念、檢舉機制,提醒家長如何與兒童一起建立網路素養,強化自我保護觀念。
 
網路平台自律 各國激盪安全措施靈感
iWIN最大宗的工作量其實是來自有害兒少身心健康的不當內容處理,每日都有大量檢舉要求處理各種不當內容。而我國網路使用者目前常用的國外平台,卻帶來不小挑戰,以下架兒少性私密影像的成果來看,2020年前能達成100%成功下架,近2年則是86%以上,差距部份為有意散佈性私密影像者逐漸轉向更不願配合小型平台,將主機設在國外甚至使用跳板,都讓整個案件的追查與處理更加困難。

「在自律圈裡願意配合的平台其實不需要祭出法律就能自主做好,但不願意自律的平台,就算定訂法律也無法徹底解決。」劉昱均直言自律現況是越來越兩極化。
地方機關與iWIN合作,進行跨領域、跨場域的經驗分享,將宣導的力量擴大。
iWIN於2019年受邀成為Facebook安全諮詢委員會成員,是東亞首例,至今持續與各國網路安全組織共同制定Meta旗下Facebook與Instagram兩社群平臺的安全措施,並在各國代表討論與經驗分享中得到不少靈感。

例如為了處理霸凌問題,便設計在解除好友、封鎖外還有點頭之交、摯友等分級權限與停止追蹤一段時間等各種設定選項,讓人可在不激怒對方、不破壞關係下逐漸拉開距離;或當使用者提及自殺,平臺會自動推播相關防治訊息與求助管道資訊。另外Instagram也透過AI智慧功能機制來處理霸凌問題,當使用者輸入「bitch」等霸凌常用詞彙時,系統會跳出提醒確定是否要提供這樣的用詞;據了解,約六至七成的使用者將因此反思而調整用字。

在網路安全上,強化業者自律功能與事前防護,更勝於事後的檢舉與申訴,而校園與家長協助兒少瞭解網路的本質、培養正確網路使用態度、辨認網路訊息種類等健康上網觀念,更勝於兒少沉迷後再作輔導。至處理不當內容這個課題,iWIN抱持著「即時下架、修正」優於「事後救濟、裁罰」的態度,持續以多方利害關係人諮詢會議建立公開透明的不當內容處理標準,以維護兒少上網安全並兼顧網路發展的目標。

了解更多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2022 iWIN 兒少網安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