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偏鄉民眾口腔健康
醫療奉獻獎簡志成的20年義舉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桃園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 簡志成
繪人文
人氣(13)
「如果我們不去,那誰來照顧他們?」20多年前在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口腔衛生推廣服務隊」間的一句激勵種下種子,開啟桃園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簡志成20多年來上山下海義診,甚至遠赴寮國等東南亞國家,亦投入身心障礙機構與到宅醫療服務的善舉。
 
而這些患者除了牙科問題,也普遍伴隨了內科、復健等需求,因此「居家護理師」協助整合也相當重要,例如患者可能因為服用藥物而不能拔牙,這就有賴居家護理師整合其中西醫治療紀錄讓牙醫師瞭解狀況,又例如牙醫師發現患者有咀嚼與吞嚥問題,需要進行復健等,不僅挑戰著各科醫師的專業能力,更考驗著護理師的整合功夫。牙醫師不僅要治療患者的不適,還要向家屬、照顧者進行衛教,共同守護身心障礙者的口腔衛生,以維護其生活品質。

到宅服務不僅辛苦,且目前健保支付的費用並不高,因此目前全臺約僅有百位左右的牙醫師願意承擔如此艱困的任務,但對簡志成而言,感受到「被人需要」就是支持他繼續付出的能量。
居家到宅醫療需要自行搬運簡便馬達、洗牙補牙設備、抽痰機等3、40 公斤以上的牙科設備及藥品。
打造無障礙診所 身心障礙者安心看診
另外還有一種需要簡志成出診的任務則是「身心障礙牙科醫療服務」。這些患者較難表達牙痛亦無力獨自外出,過往常有較難即早治療,甚至等到臉部腫脹、發炎、發燒時,照顧者才會警覺到狀況,治療過程需要行為溝通輔助治療,還可能需進行全身麻醉或鎮靜麻醉,難度相當高,目前全臺約有近700名專業牙醫師可執行身心障礙牙科醫療服務,而桃園約近30位。

簡志成表示,替身心障礙者治療口腔主要有兩種作法,一是牙醫師前往有設置診療室的機構,多是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的教養院、愛心家園、特教機構等,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下接受檢查與看診;另一途則是小規模的機構或是零星個案前往他的診所,簡志成以開設特約門診時段來安排,讓這些貴客不需與一般患者共處,降低其心理壓力,更將診所規劃為無障礙空間,給予最友善的環境。
打造無障礙診所以推床替代治療椅,免除移動困擾,搶救臥床病人口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