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偏鄉民眾口腔健康
醫療奉獻獎簡志成的20年義舉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桃園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 簡志成
繪人文
人氣(13)
「如果我們不去,那誰來照顧他們?」20多年前在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口腔衛生推廣服務隊」間的一句激勵種下種子,開啟桃園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簡志成20多年來上山下海義診,甚至遠赴寮國等東南亞國家,亦投入身心障礙機構與到宅醫療服務的善舉。
 
乘卡車牛車來相會 海外醫療團傳愛東南亞
在國內累積了各種實戰經歷後,2013年起,簡志成更發起海外醫療團,將善心與醫術陸續送到柬埔寨、印尼、寮國、菲律賓、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近5年更集中精力於在寮國與菲律賓。

2023年5月前往寮國的義診團募集了30多位團員,過半為牙醫師,再者為護理師、牙醫助理、牙科生與行政人員。團員們坐在卡車車斗再換牛車一路搖晃到診療所,就在棚架下展開治療,義診團2天服務了約600至700位患者。簡志成表示,當地許多患者是生平第一次看真正的牙醫師,過往他們只能由當地非專科的牙醫師照護,甚至以喝酒、成藥來處理牙痛,簡志成指出,醫療團在寮國的治療主要為拔牙與洗牙,許多患者口腔狀況不佳,狀況不嚴重的蛀牙還可能補牙,但在無法給予根管治療等需長時間處理的狀況下,只能直接拔牙。而母校中山醫學大學口衛隊的學弟妹,雖無法直接做診療,但也設法以生動的圖卡與動作,跨過語言的界線向居民傳達刷牙方式等衛教觀念。
簡志成發起的海外醫療團陸續送愛心到東南亞,團員們常坐在卡車車斗再換牛車一路搖晃到診療所。
而在菲律賓的義診更因雙方牙醫公會有締結姊妹會,因此行動上得到更多資源的協助,除基本洗、補、拔牙外,團隊中有技師當場製作活動假牙,甚至有協助唇顎裂者等重症者來臺手術的交流與合作。簡志成回顧展開桃園偏鄉與海外義診時,往往都是要實際進入當地才能知道對方的需求,而醫師們在治療病痛的同時,也把資訊帶回來,設法募集更多力量與資源。

簡志成表示,雖然語言不通,但當苦惱已久的牙病終得解決時,對方眼神中自然流露的感謝他都感受得到。他也持續帶著自己的妻兒參與偏鄉與海外的義診,擔任協助與衛教的工作,他的兒子在讀高中時,某次海外義診時陪伴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緊張害怕的患者緊緊握著他的手,讓他感受手腕被捏痛、更感受到了被人需要,因此立志也要成為牙醫,目前正就讀牙醫系學習中。

服務中學得成長與力量 簡志成盼新血加入義舉
看著海外義診團們克難坐在小卡車車斗上但每個人都綻開甜美笑容的照片,簡志成直說大家能一起做好事真是相當愉快的經歷,回首20年來的服務點滴,簡志成認為,即便知道自己的體力與能力有限,但還是要盡力去照顧需要照顧的人。不過,想起自己也已年過50歲,不免擔憂當伙伴們陸續老化,新血又在哪裡呢?
海外醫療團中的醫學生,以生動的圖卡與動作向居民傳達刷牙方式等衛教觀念。
簡志成指出,雖然目前願意參與義行的年輕牙醫師相對少,成員年齡呈現斷層現象,但他也看到了十多年他帶的學弟妹現在也帶著小學弟學妹加入海外義診團,這些年輕牙科生要自己嘗試募款籌旅費,在服務過程中更具活潑與創意,主動製作多國語言的衛教圖卡,尋找突破語言限制的溝通方式,另有些不擅溝通者,也藉著服務的機會學習,並印證「服務能讓自己學習、領受到更多」的道理。簡志成只盼這些收穫能鼓舞更多年輕人,未來將自己的所學與才能分享到更多偏遠的角落,因為「如果我們不去,那誰來照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