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為名 家長壓力不可忽視
另一種常遇到的就是「以愛為名」的暴力,也就是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愛孩子、對孩子好,也沒有使用暴力對待孩子,卻被認為對孩子家暴。除了責打之外,孩子心理的創傷是看不到的,也就是孩子在不適當的教養下產生了某些不良的影響。莊美慧發現,現在大家壓力都很大,除了經濟壓力,還有工作職場壓力、甚至還有家庭成員的衝突問題,影響了身心狀況及照顧量能。因此兒少社工的工作除了關心孩子,也要留意家庭的狀態、該怎麼處理,採取友善協助的角色,「畢竟啟動兒少虐待案件之後的調查,大家感受都不好,比較多的時候是要釐清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只有靜下心來諮詢洽談,才可以讓社工評估家庭的需求,給予輕重緩急不同的服務輸送。
兒少性侵案件好揪心 站第一線相伴受害者
回憶經手過的重大兒少虐待案件,莊美慧表示,讓她印象深刻的有一例兒少性侵案件。當時接獲警方通報一名未成年少女與當時的成年男友發生關係,在陪伴就醫時,這名單親少女自爆遭父親性侵多年,在全家人都知情的情況下竟然沒有人阻止父親的惡行,她隱忍多年後決定替受傷的自己站出來發聲。
莊美慧說,在了解少女的處境後,即與轄區的婦幼隊女警立即安置少女、展開司法程序,期間更因為少女害怕面對冗長的司法程序與外界的眼光而一度逃離安置場所,所幸在社工、警方、司法人員的多方協助下,透過聯絡網找到少女,陪伴少女一起挺過司法程序,後續更展開漫長的心理輔導與復原協助,不僅成功地在司法上找回正義,後續更獨立重生。
「我特別感謝當時的長官替我扛下家屬的責難與外界的輿論壓力,放手讓我去找人。」莊美慧說,社會工作服務要好,不只是去思索如何協助家庭重新建構健全的運作機制,還要關心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社工在第一線遭受到精神疾病患者攻擊、被失控的家屬暴力對待時有所聞,保護兒少的同時也要先保護工作人員。
升職主管 成為第一線社工最強後盾
莊美慧在2013年升職為高級社會工作師、擔任督導的位置,2017年更當上組長,除原本兒少保護相關案件之外,多了行政業務、協助同仁處理棘手個案,更必須要在重大社會矚目兒少虐待案件發生時,與同仁一起扛下外界壓力,成為同仁最好的後盾。
莊美慧認為,身為社工主管,要關心同仁處理個案時的瓶頸,特別要留意同仁的工作風險以及心理壓力,社工若遇到孩子不幸在協助期間意外離世,這道坎會很難過去。「很多人在經手重大兒少案件之後都會離開職場」,因此,主管從旁給予社工適時的協助與提醒變得非常重要。例如,同仁接到有父親帶未成年子女睡在路邊車上的通報,家長雖然沒有對孩子身體施虐,但對孩子而言,車上並不是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在通報後雖改善,但過一陣子又回到車上,又不斷被路人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