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者的忠實夥伴
認識協助導盲犬
文字撰寫|林松嫣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享新知
人氣(29)
十多年前日本經典電影《再見了,可魯》,讓臺灣民眾更進一步認識「導盲犬」,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這些陪在身心障礙者腳側的小夥伴,近幾年我國透過不斷地宣導以及相關立法,讓社會大眾更加瞭解導盲犬、導聾犬、肢體輔助犬以及其寄養、訓練過程,為這些忠心小夥伴的友善環境盡一份心力。
 
社家署表示,合格導盲犬的培訓過程中,不僅需要寄養家庭的照顧,還需要透過寄養家庭帶領培訓中的幼犬出入公共場所,進行實際工作環境訓練,例如進入餐廳用餐、在超商賣場購物、搭乘大眾運輸等,都是訓練導盲犬中重要的一環。導盲犬寄養家庭的招募實屬不易,近年較常發生因為寄養家庭非視覺障礙者,帶著導盲幼犬進出公共場所而被拒絕的情況,也造成訓練不易,期盼社會大眾能正確的認識導盲犬,並支持導盲犬進入公共空間。
寄養家庭在協會指導員帶領下,於公共場所進行導盲犬的訓練。(相片提供:台灣導盲犬協會)
導盲犬寄養家庭、收養家庭 熱情招募中
社家署也鼓勵符合資格的家庭提出申請,擔任導盲犬寄養家庭。以衛福部認可之專業訓練單位「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及「台灣導盲犬協會」所公布的招募資訊,寄養家庭中至少需有1位成員可全天候看顧或一日外出不超過4小時,確保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幼犬,同時家中5 歲以下的孩童不能多於1名,另外有飼養寵物犬及家中是否有汽車可乘載導盲幼犬等,也會列入評估條件。

導盲犬工作約6至8年後即會面對退休的情形,以台灣導盲犬協會公布收養退役導盲犬的情形為例,包括原使用者收養、當初的寄養家庭申請收養、甚至開放一般民眾申請收養。不論是哪一種收養家庭,在犬隻被收養後,協會還是會固定保持聯繫,包括最後階段安寧照護的陪伴與安排,也都會提供必要的諮詢與協助,希望這些忠心認真的夥伴們,從起點到終點,都能感受到人類滿滿的愛與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