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微笑從齒開始
定期檢查和洗牙,守護全身健康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 王振穎
樂分享
人氣(28)
潔淨且清新的口腔與牙齒不僅給人好印象,更是全身健康的基石,若能善用每半年一次的健保洗牙,定期由牙醫師在洗牙過程中檢查口腔狀況,就能為身體健康進行初步把關。
 
一口排列整齊又潔白的好牙足以讓人羨慕,而保有清新的口氣更能增加親和力,想擁有受歡迎的社交生活,平常就必須多注意口腔保健,請善用健保提供12歲以上一般民眾每半年一次洗牙的機會,定期前往牙科醫療院所接受牙醫師的口腔檢查。

定期檢查、自我保健 守護口腔更保全身健康
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王振穎說明,洗牙不僅可以清除口腔內的牙菌斑及牙結石,牙醫師更可在診療過程中檢視病人齲齒、牙齦牙周狀況及口腔黏膜的健康情形。若檢查到牙縫中有呈灰黑色、牙表面有溝洞,或在洗牙過程中,因噴水吹氣、敲擊等動作而感受到酸軟,通常表示有齲齒。若病人有口臭,除可能有牙周病外,也可能是耳鼻喉及腸胃道出現問題,發生細菌感染性疾病並波及相連通的口腔所導致。至於口腔黏膜的檢查,不僅檢視口腔健康問題,還能反映全身性疾病的症狀,通常口腔黏膜呈現健康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潰瘍或硬塊等異狀,則應檢視全身性健康問題的可能性。
每半年一次的洗牙,是牙醫師檢查病人牙齒,及守護身體健康的機會。
王振穎指出,除仰賴牙醫師定期檢查,民眾也可從確實潔牙、減少過酸、過硬的飲食來做好口腔保健,並可自我檢視以下幾個項目:包括刷牙時是否有牙齦出血、喝冰熱水是否感到刺激酸軟、牙縫間有灰黑顏色透出或白色狀初期脫鈣的齲齒前兆,若在使用牙線時發現有臭味,常常是沒有確實清除食物殘渣而造成發炎或滋生細菌;若口腔黏膜、舌頭出現不明原因的破皮甚至潰瘍,達兩週以上,更應該儘快就醫;若有習慣性磨牙、咬緊牙關的症狀,則應注意是否有顏面痠痛或有顳顎關節聲響或張口受限的問題。

張開嘴就有機會 牙醫籲定期檢查
許多研究發現,齲齒、牙周病、齒列不正等口腔健康問題與全身性健康關聯密切,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溼性關節炎、肥胖甚至帕金森氏症等疾病都與口腔健康互相影響,嚴重者更引發惡性循環,例如嚴重的牙周病影響血糖控制,而未受控制的糖尿病又加劇牙周發炎等案例,因此如何從口腔健康把關全身性健康已是目前重要課題。而有菸、酒、檳榔使用習慣者,不僅在許多全身性疾病篩檢中被視為高風險群,也同時列為口腔癌的高風險群,是應加強篩檢的對象。

王振穎指出,臨床治療上曾發現洗牙患者有多顆牙齒異常搖動,進一步全身檢查才發現是癌症轉移並惡化至口腔的特殊案例,雖然罕見但也提醒定期口腔檢查的重要性,建議國人應養成每隔6個月定期洗牙和檢查口腔的習慣,除增進口腔保健,也多一次機會檢視全身健康。目前健保提供65歲以上長者,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或服用抗骨鬆藥物的病人3個月一次免費洗牙的照護,定期洗牙其實是最划算的健康投資。

然而王振穎也直言,或許由於兒時和過去就醫的不舒服經驗,目前仍有些民眾因懼怕看牙而拒絕定期執行口腔檢查與洗牙,拖到症狀難忍才不得已或鼓起勇氣尋求治療,或求診時只想針對在意的單項病徵處理,而不願意接受整體的檢查和治療。再者,大部分牙醫診所約診和看診都需較久時間,也是被民眾嫌不方便,及不輕易就診的原因。但王振穎擔憂,這些民眾有可能因自認為「不急、不重要」的口腔小問題,延遲就醫,反而使口腔問題難做保守治療,甚至禍延全身。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口腔疾病與全身性疾病息息相關,並與許多慢性疾病擁有許多相同的危險因子。目前執行的成人及老人的免費全身健檢項目中並未包括口腔檢查,王振穎建議,未來應將口腔檢查包含在全身健檢項目中,並就全身狀況給予綜合性建議,也是落實全人醫療「treat patient as a whole person」的理想健檢模式,期待健康的口腔和牙齒除為每個人帶來最燦爛笑容外,也能促進其全身健康,達成生活品質的幸福目標。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