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代謝症候群
從疾病根源之改善做起
文字撰寫|林怡慧
受訪對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吳昭軍
話焦點
人氣(37)
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是健康的基礎,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指出,吸菸、身體活動不足、不健康飲食及過量飲酒等,正是造成慢性病發生的共同危險因子。國人十大死因超過一半是慢性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是阻斷慢性疾病危害的不二法門。
 
忽視代謝症候群 慢性病發生風險提高2-6倍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簡稱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所有的疾病都有初始期,若未能在早期做好管理,疾病將會開始進展,最後惡化為慢性病。國人十大死因的慢性疾病,早期沒有特殊症狀,卻常見腰圍過粗(腹部肥胖)、三高(血壓、血脂、血糖)、好的膽固醇過低等問題,而這五項危險因子中若有三項(含)以上,就是罹患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屬於疾病早期,是健康的危險訊號,忽視代謝症候群,會導致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生的機率提升,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比一般人增加6倍糖尿病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腦中風及心臟病風險。因此早期做好代謝症候群管理以阻斷慢性病發生,是民眾維持健康的一大步。

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幫助民眾有效做好代謝症候群管理
根據健康署2021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約兩百萬名成人的健檢報告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檢查服務的民眾,37%檢查出有代謝症候群,若不及早介入,將有近71萬人面臨慢性病發生的危機。吳昭軍表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民眾,平時幾乎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容易因為輕忽自我健康管理,錯失遠離慢性疾病的良機。此外,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發生的主要原因,例如低纖、高糖、高油脂飲食,過量飲酒等,且相較於一般民眾,有抽菸習慣、身體缺乏活動的人,分別增加1.5倍與2倍的代謝症候群發生機率,因此及早提供民眾有效健康管理建議,可以幫助代謝症候群管理,有效避免慢性病的危害。

健康署與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共同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針對民眾健康檢查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由基層醫師評估慢性病風險因子,再依據個人狀況提供疾病管理指導,以有機會改變民眾飲食及生活型態建立。
健康署與健保署共同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幫助民眾做好早期健康管理。
醫師與個案共同討論 找到可以改善代謝症候群做法
代謝症候群如何自我管理與可達成疾病改善目標,是由醫師與個案共同決定進行,後續醫療團隊再追蹤病人改善狀況,以確認個案疾病根源行為改善情形,並即時提供管理建議。

吳昭軍提醒民眾,健康是需要投資的,必須自己負起責任去執行改變,不能單靠醫師開藥治療來解決,做好自我管理才是最重要的。透過醫療人員的指導,提升病人自我疾病管理識能,共同討論健康狀況、設定目標、並配合生活型態、行為改變來改善代謝症候群,才能有效逆轉代謝症候群的危害,真正幫助民眾維持健康。
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右二)呼籲更多醫療院所醫師參與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善用免費成人健檢 降低慢性病威脅
健康署為讓民眾了解自身的慢性病風險,在過去兩年已發展出一套國人適用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模型,只要登入平台網站,鍵入健康檢查報告的數據,就能預測未來10年內罹患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等5種主要慢性疾病的風險,透過紅黃綠燈號的分級警示呈現,方便民眾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態,進而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健康署也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可多加善用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來瞭解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的症狀。

了解更多
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

現代通訊發達,在網路上輕易就能獲得許多健康資訊,健康署提醒,從網路上獲得不正確健康資訊的後果,比不知道資訊更嚴重。預防代謝症候群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生活型態,從規律的生活作息、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戒檳榔、適量飲酒。而代謝症候群個案,健康管理更是刻不容緩,目前健康署已發展多元的衛教素材,包括「代謝症候群學習手冊」、「每日飲食指南」、「全民身體活動指引」、「戒菸教戰手冊」、「戒檳教戰手冊」,以及多媒體影片等,各種相關資源都可以在健康署網站以及健康九九+網站取得,透過淺顯易懂的衛教內容,幫助民眾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危害。

代謝症候群防治初步成果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強調生活型態改善,早期介入代謝症候群,可管理慢性病危險因子,從根本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在疾病早期介入,可以減少慢性病用藥,減緩疾病進展。當疾病的進展降緩,共病、慢病、併發症的狀況也會減少,後續健保醫療資源負擔也可以減輕。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經費爭取健保西醫基層總額預算,自去(2022)年7月1日啟動收案,截至今(2023)年4月底已有近1,600家、超過2,600位醫師加入計畫,收案管理約3.7萬人。吳昭軍表示,2023年健康署也與縣市政府合作,由縣市政府與基層醫療機構、醫師公會、診所協會等共同召開說明會,希望以2022年的實績為基礎,發揮大院帶小院,一起做更好的精神,提高收案量,持續擴大代謝症候群管理服務網絡。

對抗三高代謝性問題 找代謝症候群防治診所就對了
醫師強化診療行為,將認識疾病根源因子融入看診過程中,協助民眾建立健康行為,本就是一項有難度的挑戰,但吳昭軍表示,基層診所是與民眾健康照護管理最密切的場所,會至診所看病的病人,對醫師都有一定的忠誠度,透過診所醫師與病人有效溝通,以增加彼此間的信任感,過程中也會慢慢改變醫師看診行為與病人的就醫行為,引導醫病關係質變。

基層診所醫師是我們民眾在地的健康守護者,在此呼籲更多診所及醫師參與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也提醒民眾若發現自己有腰圍過粗、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等症狀,可前往有參加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的診所,讓專業人員協助您,阻斷慢性病危險因子,遠離慢性病。

了解更多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照護流程與指導手冊
代謝防治症候群診所名單查詢
更多代謝症候群防治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