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貧富差距 給予弱勢生活物資援助
為了減少物價上漲及貧富差距擴大對於經濟弱勢民眾的衝擊,部分地方政府開始運用經費制定實(食)物銀行方案或計畫,透過採購或結合民間資源方式,給予這些弱勢民眾日常生活物資的援助。
衛福部指出,實(食)物銀行目前有三大辦理模式,包括實物倉儲式,協調民間團體及公所,也結合企業及慈善團體長期認捐,將募得資源儲存管理,目前有21個縣市辦理;食物券式,透過與轄內便利商店或餐廳合作,印製「食物兌換券」,做為兌換食物餐點等限定商品的憑證,目前有7個縣市加入;資源媒合式,由社工定期評估轄內列冊弱勢家戶,針對民間捐贈物資採隨收隨發,或民眾向各窗口登記待物資媒合後發給,也有8個縣市投入運作,合計去(2022)年全國共有236個實體存放點,已協助270萬人次以上弱勢民眾。
公私協力、發揮巧思 讓物資傳出去
地方政府持續與民間合作,發揮巧思,例如臺北市設立惜食廚房、加熱便當機;高雄市、新竹市、屏東縣等3縣市運用惜食冰箱;臺中市進行餐食代金制度;金門縣推動續食合作計畫,運用多種方式讓這些物資普遍可及。
總統蔡英文今(2023)年2月率領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及副院長鄭文燦等行政團隊走訪桃園市北區實物銀行總行,訪視實物銀行運作情形,並於致詞時指出,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合作,努力擴大社會安全網的照顧層面。實物銀行的推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看到有愈來愈多企業、店家及民間團體,響應實物銀行政策,讓需要幫助的人們獲得更及時、更貼近需求的協助;同時大家也以惜食惜福的精神,將每一份資源,做到最好的運用。桃園「安家實物銀行」,除了增加據點,更與慈善協會合作推出 「客製化特殊物資箱」來服務重症和罕病患者的家庭,貼心和創新的做法,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