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寶寶的健康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全面上路
文字撰寫|林恆祐
受訪對象|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執行秘書長 陳美惠
享新知
人氣(5)
歷經3年的推動,衛福部宣布自去(2023)年11月1日起誕生的新生兒,全面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無需負擔額外費用,即可得到由專責醫師與團隊量身打造之個人化健康管理,整合政府所提供各項幼兒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業務,給予幼兒適時且連續性的健康照護。
 
「每個孩子都是寶!」不僅所有家長都盼寶寶健康成長,衛福部也將其視為重要目標持續努力,為優化3歲前幼兒培養健康體魄黃金期的健康照護,衛福部2020年起試辦「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從6縣市逐步展開至10縣市,再到全國全面開辦。截至今(2024)年3月,3歲以下幼童收案人數約207,050人,成果包括了轉介新生兒延長性黃疸3,669人次、提醒追蹤牙齒塗氟169,214人次、通報疑似發展遲緩199人次、通報社會安全網24人次,不僅有效強化幼兒的預防保健,發揮健康風險偵測功能,協助及早發現發展遲緩的孩子,及早就醫,還能找出身處高風險家庭的孩童,是將衛政照護連結延伸至社政的服務。

連續且全面性 全方位照顧幼兒身心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受衛生福利部委託成立「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之執行秘書長陳美惠說明,由於3歲以下幼童處於身體發育或行為發展的快速變化階段,除生病時需要就醫,更重要是由專責醫師給予整合照護,納入個案管理概念,透過定期且專業的評估,全面守護孩子的健康,包括疫苗注射、定期檢視幼兒的發展狀況、牙齒健康等。

陳美惠指出,目前幼兒施打疫苗的狀況相對是穩定的,尤其入學前必須打完相關疫苗的規定,更確保了大多數家長按健康手冊規劃,定期帶孩子施打疫苗。在此基礎下,希望能給孩子更完整的預防保健服務,例如孩子幾個月會坐、會站、何時開始牙牙學語,身高體重等生長曲線是否合於正常成長等,皆能經專責醫師定期評估,協助補強家長可能不易察覺的症狀。

陳美惠舉例,若幼兒語言發展較為遲緩,專責醫師的定期評估可以及早發現,進一步釐清是否教養中缺乏言語互動?家長是否常使用平板電腦作為安撫幼兒的工具?進而與家長討論,提供衛教、育兒指導等建議,或是盡早開始語言治療。但語言發展遲緩也可能是自閉症的早期症狀,這就需要更完整的評估和早期療育的介入。

另一個例子是乳齒保健。過往很多照顧者不太重視這個項目,認為等恆齒長出來再開始照護即可,但其實乳齒的健康會影響未來恆齒的齒列健康,更涉及了語言發展,若有專責醫師及時提醒家長,轉介至牙科照護,相信能守護更多孩子的牙口健康與發展。

全臺22縣市專責醫師布點 「指定收案」不漏接
各縣市醫療機構的幼兒專責醫師名單,可在衛福部幼兒專責醫師個案管理系統或各縣市衛生局網頁查詢,供家長自行選擇並加入。若家庭原本習慣就診的院所有提供幼兒專責醫師服務,可直接銜接,或是由生產院所轉介新生兒至住家附近的幼兒專責醫師服務。衛生局也會針對未擇定幼兒專責醫師的家庭進行推薦或轉介。

對於有特殊照護需求的幼兒,會被列入「指定收案」,包括基於健康考量的對象,例如重大傷病及重症加護後需持續照護之新生兒,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和「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收案對象,像是媽媽為高齡產婦、早產兒、出生體重低者,還有在社政體系中被列為高風險的兒童,包括出養、安置、脆弱家庭與兒少保護收案個案,也會由社會局轉介,讓專責醫師一同守護這些孩子的健康。在2020至2024年的計畫推展中,指定收案人數已從203人增加到9,723人。

陳美惠指出,目前約有1千家醫療院所、近2千位的幼兒專責醫師提供服務,合力守護20多萬名,也就是約47%的3歲以下幼兒,且人數持續增加中。專責醫師主要為小兒科醫師、家醫科醫師,以及偏鄉的衛生所醫師,他們經「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提供的實體、線上課程訓練後取得資格,並搭配個案管理師的協助,展開專責醫師的任務。比過往被動看診,專責醫師制度更主動對幼兒定期進行檢查與評估,也因此,不僅能有效幫助發展遲緩等有特殊醫療需求的孩子,也能藉此發現到高風險家庭,再轉介至社政服務,共同協力完善社會安全網。

醫療照護更精進專業 資料整合是個案管理後盾
回顧過往從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雲林縣、屏東縣6縣市逐步展開的試辦經驗,地區醫院以上規模已設有兒科(健兒)門診的醫院,較容易進行整合,並將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視為一種讓幼兒照護邁向更專業的服務升級,利用相關補助與津貼增設個管師,即能逐步推展計畫。
至於一般可能只有一位小兒科醫師的基層診所,在眾多病人密集看診的需求下,加入計畫的誘因就比較低,但陳美惠分享一位小兒科醫師的經驗,他為了說服診所(負責人)加入幼兒專責醫師計畫,從同仁與親友的孩子開始試行,當親身體驗此機制能給予孩子更多關懷與幫助後,診所安排看診規劃時,也較能理解進行幼兒健康評估需要比一般看診更多的時間,可以靠著另開門診時段、規劃單獨診間與預約安排等配套來運作。且從第一線反饋來看,多數家長很樂意預約專屬時段,可以好好與醫師討論如何照護孩子。陳美惠指出,綜合診所與家醫科醫師多有整合成人保健、慢性病個管、居家訪視的經驗,也可能已長期固定照顧在地的一群家庭了,能將照護成人的經驗借鏡至執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並把幼兒也納入照顧全家人的範圍內,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地方衛生局在協助「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推展方面貢獻良多。
而偏鄉受限於聘僱人力的困難,主要仰賴衛生所作為統籌的角色,更需要由個管人員來掌握分散於各地的幼兒,協助相關行政事務或安排專責醫師支援。因此在2023年的計畫推展時,特別將偏鄉衛生所加入計畫列為關鍵目標,藉此讓基層健康照護資源得以充分廣布。但陳美惠也直言,基層院所的樣態很多元,想要再推動更多醫療機構與醫師參與,除了給予獎補助外,提供教育訓練與持續進行經驗分享也是必要的。

陳美惠指出,幼兒專責醫師這項計畫關鍵,不僅是家庭參與意願和醫師投入,個管人員的角色也至關重要。個管人員目前多由護理師擔任,不僅在門診現場提供計畫相關資訊,還要以電話、簡訊或其他多媒體追蹤,提醒家長回診時間與注意事項等細節,若發現應定期檢查的孩子無故缺席並失聯時,也需要和醫師或行政部門協力,及時進行通報,以協助相關社政單位即時掌握高風險家庭孩子的動向。

個管人員還有一項繁雜的工作,是要協助彙整相關資料。陳美惠指出,由於幼兒照護的項目跨及不同行政主管機關,因此有很多資料需要分別上傳不同系統,以注射疫苗為例,施打紀錄與管理在疾管署,但經費是向健保署申請。目前的作法是從既定的管道去填寫資料,逐步將相關資料陸續勾稽整合回「幼兒專責醫師個案管理資訊系統」。陳美惠指出,個案管理系統目前仍在持續優化中,包括自動提醒孩子需要接種疫苗或預防保健的時間等,未來也規劃將追蹤轉介至醫療或社政單位之後的處理結果等匯入系統,以更細緻且全面的掌握孩子的狀況。

為鼓勵家有0至3歲幼兒的家長們主動參與,目前衛福部正採用多種管道進行推廣,包括在媽媽手冊、兒童健康手冊與個案管理系統網站提供資訊供家長閱讀,醫療院所也會在第三孕期孕婦產前檢查時,向準爸媽說明幼兒專責醫師的重要性,協助他們及早規劃合作院所。由專責醫師來擔任寶寶健康的護航者,不只進行疾病診治,還有衛教、主動評估、早期篩檢、預防保健、預防注射等各成長階段所需的衛教資訊與健康照護諮詢,給予幼兒身心連續且全面性的全方位照顧。

了解更多
衛福部幼兒專責醫師個案管理系統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