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護進步到平權共容
身心障礙者社區照顧經驗談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身心障礙福利科科長 林聖峯
話焦點
人氣(26)
臺灣約有94%的身心障礙者居住在社區中,為促進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參與,維持社會互動、培養自主照顧能力,同時也給予家庭照顧者喘息,衛福部輔導地方政府在社區內建置身心障礙者個人照顧與支持服務。本篇邀請屏東縣政府分享推辦支持服務與有效結合長照資源的相關經驗,讓身心障礙者在熟悉的社區中能獲得更多的幫助與支持。
 
公共活動行無障 促身心障礙者與社會共融
身心障礙者中,「輪椅族」的第七類肢體障礙者為多數,當中有不少為青壯年時期因病或車禍而損傷者。林聖峯發現,他們需要的是工作、休閒及拓展人際,因此縣府設法提供無障礙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例如之前縣府安排明華園公演,為了讓輪椅族可以同樂,不僅調度座位安排,更特地協調場地要有硬鋪面讓他們暢行。社會處更曾舉辦到墾丁浮潛,在人力與輔具協助下,肢體障礙者憑藉浮力在水中行動自由,參與者更感嘆「海水有多冰、有多鹹,我都忘記了啊!」,讓林聖峯相當難忘也感動,更鼓舞了團隊要繼續設法給予身心障礙者更多與社會共融的可能。
藉由設置硬鋪面與座位區安排等規劃,讓輪椅族無障礙的欣賞明華園歌仔戲公演。
藉著人力與輔具的協助下,參與浮潛活動的身障者在墾丁享受久違的冰涼海水與鹹鹹海風。
目前屏東縣也正在嘗試整合照顧資源,惟在提供身心障礙者服務過程中,陸續面對不少挑戰,以長照中心為例,照服員見到視覺障礙者緩緩摸索,不免熱心想直接幫忙解決問題,然而真正該做的是協助他們訓練自理能力,又例如面對精神障礙者情緒問題,也有很多需要做好準備的,尤其要為了每一個個案進行規劃與安排,都是考驗。

再者,屏東縣也面臨了照顧人才不足的狀況,林聖峯直言,照顧兒少、老年、婦女的社福機構,因為這些服務對象的狀況比較能被看見改善與進步,所以容易吸引到人力;相對在照顧身心障礙者時,照顧人員需要不時陪伴並保持耐心,形成更大的挑戰與考驗,這也是縣府與中央正在攜手設法尋求解方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