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心中的寶貝
情緒覺察的重要性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駱郁芬
享新知
人氣(12)
近年「自我覺察」一詞受到重視,相關的文章和書籍亦琳瑯滿目,因為無論成人還是孩子,具備了覺察的能力才有辦法談後續的調節、處理。因此,自我覺察可以說是所有情緒處理的基礎。尤其青少年正處於腦部迅速「升級」、身心都在蛻變的過程中,陪伴孩子學習正確覺察自身狀態情緒,將是一份讓他活出自我的最好禮物。
 
駱郁芬提醒,情緒與身心狀態分不開,情緒反應著身心的狀態,因此面對情緒與行為上自我管理失當的孩子,必須陪伴其正視是否在學習、人際關係等方面感受到壓力,而非僅僅強制要求其行為或只處理情緒問題。

再者,亦有一些看似安靜不破壞的孩子,其實正以拒學、不與人互動、甚至自傷的行為,默默以另一種型態挑戰世界,但其實他們也無從面對自己的情緒,因此即便看似再乖巧的孩子,也同樣需要學習處理情緒。

伴孩子練習「SEL社交情緒學習」 長成「為自己負責」的大人
駱郁芬介紹「SEL(Social & Emotional Learning)社交情緒學習」技巧,從自我覺察 (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人際技巧(relationship skills)與負責任的決定(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五項元素來做練習。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指的是一個人能覺察和辨識自己的情緒及感受。可透過日常詢問孩子「你還好嗎?」、「你怎麼想呢?」讓孩子停下來感受自己的內在,或透過從情緒日記清單中挑選當天出現過的情緒記錄下來,來熟悉對自己的情緒。若孩子不習慣或還沒辦法覺察自己,也可以試著用「你今天看起來很疲倦」或「今天放學看起來特別開心耶」等方式,幫孩子連結自己的感受。

當自我覺察的能力慢慢養成,就能進入「自我管理」的階段了。自我管理指的是一個人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衝動、因應挫折與壓力等。可以想見若沒有前面的覺察能力作為基礎,便很難進入這個階段。

再者,便是學會覺察他人感受、尊重彼此理解差異並展現同理心與關懷的「社會覺察」。隨之而來即是溝通、合作、調適衝突等能力,讓孩子能與人或團體,建立並維持長久、正向關係的「人際技巧」。

駱郁芬表示,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成為「為自己負責」的人,有能力綜合考量各種利益關係而做出行動與決策,並願意為此決定承擔與接受結果。反之,若只是迎合他人的期待,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行動者,終將在沒有外力引導後感到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