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署也提醒,份量上可參考「我的餐盤」口訣,並力求食材多樣化,主食以高纖的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為主,選擇在地、當季食材,避免選用高熱量的油炸品、加工品、精緻糖製品等,才能順利減重又維持健康。
營養失衡要注意 偏門飲食不長久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醫師指出,營養失衡會導致不少相關疾病,例如電解質不平衡、缺乏必須營養素等,造成營養不良的情況,若是年事已高的長輩,甚至會出現感染、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等,在生活上容易跌倒、骨折,進而提高致死風險。
此外,也有不少過胖的女性在採取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達到減重目標後,都改善了健康狀況,包括規律的生理期、改善不孕症等。但還有另一個族群是體重為正常值範圍,卻想要更瘦的,林文元說,體重過輕也會造成營養不良,隨之而來的就是腸胃道疾病、感染、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影響到心臟,有不少過瘦的女性更出現骨質疏鬆症、肌少症的狀況,長期下來免疫系統都會出現問題。
該使用哪一種飲食方法來健康減重?林文元解釋,世界各專業學會認可的都是「均衡飲食」,任何太偏激的方法都不好,無法長久維持,包括極低碳飲食法、高蛋白飲食法、生酮飲食法等,除非有專業的醫療從旁協助,不然都不建議民眾自行模仿,避免健康出問題。舉例來說,蛋白質需要藉由腎臟代謝,如果採取高蛋白飲食法、生酮飲食法,對腎臟負擔很大,慢性腎病族群的人就不適合採取這些方法。他也建議,若民眾想提高全日的蛋白質攝取量,也應分散在三餐攝取,不要在短時間大量食用,否則長期下來腎臟也會受不了。
目前坊間正流行的「間歇斷食」,如每天集中8小時進食、16小時不吃東西的「168斷食」,有不少民眾嘗試後都覺得效果不錯,林文元指出,這其實是一種「行為治療」,有些人習慣吃宵夜、甚至沒事的時候就想吃東西,就可以透過間歇斷食規範進食時間、達到減少熱量攝取的效果,但採取間歇斷食的民眾也要留意,在進食時間應均衡飲食,如果專門挑油炸、高熱量的食物,反而會造成減重的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