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寶寶的健康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全面上路
文字撰寫|林恆祐
受訪對象|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執行秘書長 陳美惠
享新知
人氣(8)
歷經3年的推動,衛福部宣布自去(2023)年11月1日起誕生的新生兒,全面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無需負擔額外費用,即可得到由專責醫師與團隊量身打造之個人化健康管理,整合政府所提供各項幼兒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業務,給予幼兒適時且連續性的健康照護。
 
對於有特殊照護需求的幼兒,會被列入「指定收案」,包括基於健康考量的對象,例如重大傷病及重症加護後需持續照護之新生兒,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和「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收案對象,像是媽媽為高齡產婦、早產兒、出生體重低者,還有在社政體系中被列為高風險的兒童,包括出養、安置、脆弱家庭與兒少保護收案個案,也會由社會局轉介,讓專責醫師一同守護這些孩子的健康。在2020至2024年的計畫推展中,指定收案人數已從203人增加到9,723人。

陳美惠指出,目前約有1千家醫療院所、近2千位的幼兒專責醫師提供服務,合力守護20多萬名,也就是約47%的3歲以下幼兒,且人數持續增加中。專責醫師主要為小兒科醫師、家醫科醫師,以及偏鄉的衛生所醫師,他們經「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提供的實體、線上課程訓練後取得資格,並搭配個案管理師的協助,展開專責醫師的任務。比過往被動看診,專責醫師制度更主動對幼兒定期進行檢查與評估,也因此,不僅能有效幫助發展遲緩等有特殊醫療需求的孩子,也能藉此發現到高風險家庭,再轉介至社政服務,共同協力完善社會安全網。

醫療照護更精進專業 資料整合是個案管理後盾
回顧過往從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雲林縣、屏東縣6縣市逐步展開的試辦經驗,地區醫院以上規模已設有兒科(健兒)門診的醫院,較容易進行整合,並將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視為一種讓幼兒照護邁向更專業的服務升級,利用相關補助與津貼增設個管師,即能逐步推展計畫。
至於一般可能只有一位小兒科醫師的基層診所,在眾多病人密集看診的需求下,加入計畫的誘因就比較低,但陳美惠分享一位小兒科醫師的經驗,他為了說服診所(負責人)加入幼兒專責醫師計畫,從同仁與親友的孩子開始試行,當親身體驗此機制能給予孩子更多關懷與幫助後,診所安排看診規劃時,也較能理解進行幼兒健康評估需要比一般看診更多的時間,可以靠著另開門診時段、規劃單獨診間與預約安排等配套來運作。且從第一線反饋來看,多數家長很樂意預約專屬時段,可以好好與醫師討論如何照護孩子。陳美惠指出,綜合診所與家醫科醫師多有整合成人保健、慢性病個管、居家訪視的經驗,也可能已長期固定照顧在地的一群家庭了,能將照護成人的經驗借鏡至執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並把幼兒也納入照顧全家人的範圍內,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