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社工每個模樣
使命感累積呂寶靜畢生志業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名譽教授 呂寶靜
繪人文
人氣(58)
「社工是我一輩子的志業。」呂寶靜從基層實務工作者出發,再走向學者、人才培育者、倡議者等角色,更曾擔任衛福部政務次長,成為政策制定者和推動者。回顧其畢生所擔任各種角色,都致力於臺灣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專業制度的發展,為國民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與更公平正義的社會。
 
翻轉服務模式 整合讓社會安全網更綿密
這些本土化研究的累積,呂寶靜也在衛福部政務次長任內研訂「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時彰顯其重要性。回應當時隨機殺人、重大兒虐等案後,社會更加關注家庭功能、經濟與人身安全的議題,且以營造整體社會安全且無暴力的環境為目標,希望從治安、教育、心理健康與社會工作等面向強化社會安全網。因此討論過程中,將介入焦點由個人轉變為家庭,建構「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並將整合服務列為目標。
時任次長的呂寶靜(右一)出席「偏鄉長者照顧與多元輔療」國際研討會暨成果發表會,臺東縣和平老人日托站的長輩致贈花環。
介入角度從個人轉向家庭後隨之需更多整合性思考,不只主責單位權責需釐清,各地家防中心、社福中心、心衛中心等社政、衛政單位間也有許多磨合、亟待溝通協調。呂寶靜回顧,當時中央下鄉辦說明會、成立政策溝通平臺,也再次用上專家學者輔導團,並定期召開中央地方政府層級的跨部會、跨局處、跨網絡會議,雖然過程漫長,但相當重要。

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更改變了公私部門協力合作模式,在上路後,透過整合的個案管理資訊系統,由公部門的社工負責受理通報與評估調查工作,再轉介各有專精領域的民間機構提供服務,讓民間的彈性與創新得以發揮,公私單位各司其職,提供更深入、更周延的服務。

呂寶靜回顧當時挑戰不只是必須與民間妥善溝通、建立公私部門新的協力合作模式,更需要帶領部內不同司署同仁,形成更能相互支援配合的工作團隊,也研議如何運用智慧化科技提升服務效能。回顧當初社安網科技化個案管理系統的決定,可以看到介接資料帶來更及時的派案與更精準的評估,有助於整合性服務提供。這套標準化流程也協助社工提升工作效率,而工作成果也可透過大數據分析,支援政策決策。

社工看顧自身生命熱度 才有力量增進他人權能
「社工是為社會帶來改變的人!」呂寶靜回顧畢生所擔任的各種角色,都致力於臺灣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專業制度的發展,根源來自社會工作價值的熱愛與認同。呂寶靜深信社工能影響他人的生命,讓臺灣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因此每位社工必須嚴肅看待自己的價值。提醒社工同仁們常傾聽自己內心深處對理想社會的想望為何,不忘自己的使命所在,將是社工能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他人的能量泉源。

但呂寶靜也提醒,社工是人而非神,在關注社會議題之外,也需適時休息、保有不過度涉入情感的超然,以維持自身工作節奏。呂寶靜也建議,在制度上若能減少個案量、建立更有效的同業間支持團體,以及強化既有督導制度,提供更多情感支持與生涯發展的培力,相信能讓社工更有力量。

了解更多
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特殊貢獻獎 呂寶靜
專訪影片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