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 等個案「自己願意的那一天」
回顧2、30年前的機構與社工往往將自身所掌握資源列出,協助視覺障礙者儘快勾選出需要什麼設備與服務,但如今周玉玲與同仁的服務心態卻是更尊重對方的選擇,會將自己所知的資訊都說明後,讓對方按照自己意願與腳步前進。周玉玲表示,有時同仁們會對服務個案感到心急,為何已設法提供最好的選擇,但他就是不願意選擇呢,例如明明只要小幅調整生活用品的材質與擺設方式,就可以讓東西不再被翻倒而徒增髒亂與危險,但對方卻不想改變,實在讓人心急,同仁不免跟她哭訴「我幫了他那麼多,都在為他想,為什麼他就不要?」周玉玲總會回答「因為他不要。」
周玉玲解釋,由於需要進行「生活重建」的視覺障礙者多為中途失明,他們經歷了什麼或失去了什麼,外人不一定知道也難以深刻理解,因此他們必然需要若干時間給自己,旁人無法一廂情願認為如何做才可以協助對方快速成長,因為他們並非嬰兒一般沒有過去。
「你越積極、他越焦慮。」周玉玲提醒,若雙方沒有一起了解真正的需求時,幫助反而會變成一件讓對方驚嚇也感到害怕的事情。曾有個案,青春正要起飛卻遭逢失明,如此重大衝擊讓他失去活力與生命意義,那時提出替他設想的各種服務他都沉默面對,於是周玉玲改成久久關心一下,不再給予太多壓力,直到三年後,對方主動聯絡中心提及需要申請之前說過的定向行動、盲用電腦及手機等課程,更立志也要成為社工,重新對生命有所希望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