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眼看見需求
周玉玲陪伴中途失明者重建無礙生活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伊甸基金會視障服務中心主任 周玉玲
繪人文
人氣(28)
伊甸基金會視障服務中心主任周玉玲,小時候因不明原因視神經萎縮,視力嚴重衰退,但她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透過職務再設計的輔具也能順利處理公務、外出家訪,更是伊甸首位視覺障礙業務主管、社工督導。讓我們一探周玉玲的生命歷程與開創自己人生道路的經驗。
 
「讓我們一起來找到雖然看不見,但能過得還不錯的方法。」周玉玲總是這樣與服務對象共勉,中心為協助視覺障礙者生活重建開設一系列生活技能課程,例如定向、過馬路、使用手機、購物、衣服收納、重新學習使用家中大小工具等課程,面臨的挑戰首先是要等到對方「自己願意的那一天」,再者,年紀已大、視力不好讓學習效果不佳必須反覆練習的挫敗,更是一連串自我接納的過程,時常可見中途失明者在課程中,比起學習技能更想要知道同為視覺障礙者老師個人的生命經驗。

關懷擴及照顧者 攜手生活重建
目前視障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亦擴及了視覺障礙者的照顧者,每月相約一起喝杯咖啡,周玉玲表示,其實在她的規劃中這是團體課程,她也總有準備幾個議題要討論,然而聚會往往會在彼此傾吐心聲中,得到紓壓與互相支持,不但暫時放下照顧重擔,更一起思考如何突破困境。周玉玲指出不少中年失明者家屬承擔著巨大心理壓力,不只生活大小事落到他們頭上,更要支持對方的情緒,但其實他們可能比當事人更晚能真正接納失明這件事,因此社工必須同時考量到兩人的心境,不能只解決其中一人的需求。
周玉玲透過自身的努力,在專業領域獲得成就,感謝生命中曾經幫助她的家人及每個人。
例如曾有失明的太太由於性子急、標準高,造成先生屢屢無法達成要求而爭吵不休,周玉玲表示也必須提醒失明者,「我們試著先不要追求做得很好,先讓他們有願意做的心較重要。」也曾有一對夫妻,在丈夫失明後一切都需要太太協助,不僅自己不願學習技能,也不讓外人協助,更不解為何社工要建議自己學習生活技能,自認為目前的狀態很好,卻忽視了太太的疲憊造成的問題,在社工的協助之下,最後雙方溝通出結論需將事務分工為最佳的解方,影響不大的則放手讓專業者協助,太太最後只負責兩人最為重視的部分,兩方在身心方面皆能達成平衡。

將服務擴及到給予照顧者支持與協助,讓雙方都能在舒服的進度中攜手生活重建,出發點正是看見每一個人的需求,陪伴他們自己選擇想要的生活。

了解更多
第25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周玉玲專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