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
增資源補人力 建構綿密網絡
文字撰寫、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話焦點
人氣(132)
行政院於2018年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一期計畫」(簡稱第一期計畫),從法制面、政策面及預算上全力支持建構溫暖堅韌的社會安全網絡體系,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落實前端預防、整合服務窗口、簡化申請流程、精進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率。並於2021年賡續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簡稱第二期計畫),透過跨體系多機構分級分工服務模式,強化各級政府與民間團體跨域攜手,支持面臨不利處境的國民,克服困境,逆境迎生。
 
看見民眾的需求 找出需要協助的人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家庭結構、型態產生改變,從過往華人傳統多為大家庭的結構轉變以小家庭為主,且家庭型態趨向多元化,如隔代家庭、單親家庭、繼親家庭、跨國婚姻等,使得宗親與家族的支持系統力量逐漸式微,較難給予家庭即時支援與協助,進而使家庭功能愈加單薄與脆弱,家庭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易支離破碎,釀成悲劇;且家庭面臨之議題亦趨向多元複雜,如家庭衝突、精神疾病、物質濫用、貧窮失業、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精神疾病、自殺防治等議題,確實難以倚靠單一制度、服務體系,就能協助民眾解決困境,度過難關。

建構制度整合系統 充實人力投入經費
第一期計畫,主要目的在於重新建構「社會安全」體系及照顧不利處境國民,有別於過往社會福利服務體系以單點、個人為主的服務模式,開始轉變從整個家庭(Whole Family)的角度出發,評估所有議題,發現問題癥結點,再提供家庭整合性服務。希望透過「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通盤掌握案家議題及需求,整合社區內相關服務資源,建立連續、綿密的服務網絡,進而達到風險預防的目標,避免憾事發生。

首先,衛福部補助地方政府積極布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簡稱社福中心),希望扮演小型社會局的角色,在社區每一個角落擔負起第一線的福利服務窗口,關注民眾的福利需求議題和提供相關福利服務,民眾有多重的問題需求或不知道應向誰求助時,可以就近洽所在地的社福中心尋求協助。此外,社福中心也發展諸多服務方案,協助家庭穩定生活,如兒少及家庭社區支持服務方案,由社福中心串起在地民間組織,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建置兒少及家庭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課後臨時托顧、家庭關懷、兒少活動、家務指導、親職教育、寒暑假生活輔導等服務,促使兒少能獲得更完善妥適的照顧,家長也能安心工作、提升並發揮照顧功能。
金門縣金湖社福中心親子活動。
其次,為了有效發掘有潛在風險的家庭,衛福部督導全國22縣市建立集中篩派案中心(簡稱集派中心),統一受理疑似保護性案件及脆弱家庭服務案件,透過一致性篩案標準,於時限內妥適評估判斷案件風險程度;同時也建立「關懷e起來」線上通報系統,將通報系統與服務網絡體系資訊系統整合起來,串接相關風險資訊,以利集派中心工作同仁便於辨識案件風險等級,進而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服務效率。此外,衛福部補助7家醫院成立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提供疑似兒少保護案件驗傷診療評估及身心治療服務。
法務部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討論兒少傷勢研判。
再者,有鑑於幾起精神疾病患者引發之社會事件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及諸多討論,為此,衛福部補助地方政府補實心理衛生社工人力,透過定期訪視評估、提供相關照護服務及加害人處遇服務,協助個案穩定生活,降低危機風險,減少家庭及社區危機事件發生;同時,也針對精神疾病相關知能加強宣導,去除汙名化,希望提升國人對精神疾病的重視,也盼望促進社會包容與和諧。另外,衛福部積極推動自殺防治服務,24小時心理諮詢專線「1925」,也建置網路自殺通報平臺,便於責任通報人員、一般民眾通報,另亦於官網提供心理諮商服務相關資訊及相關心理健康知能資訊,以促進國人正視心理層面的議題,並適時尋求協助;同時,積極研修精神衛生法及自殺防治法,從各個方面提升國人心理健康以及防治效能。

第一期執行至屆期,總計補助地方政府新臺幣(以下同)70億餘元、增聘社工及督導2,440人,同時完善社會工作制度,如建置社福人員勞動申訴及溝通平臺、訂定社工人員執行風險工作費支給表、提高薪點折合率及建構層級式教育訓練等,給予第一線工作者最大的支持,逐步建構溫暖堅韌的社會安全網絡體系。

承先啟後 繼創新布局
第二期計畫,除於第一期計畫基礎下,持續充實社會福利及保護體系的服務量能,深化個案服務外,第二期計畫更著重於受國人關注的心理衛生議題。因此,衛福部積極規劃建構社區心理衛生體系與支持服務,以及加強司法精神醫療服務體系,盼能將社會安全網再擴張,接住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衛福部針對社區心理衛生體系與支持服務投入相當多資源,預計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71處,並配置護理師、諮商(臨床)心理師、社區心理衛生社工以及職能治療師等各類專業人力,共同協助所有民眾解決心理層面議題;此外,結合民間團體推動精神病友多元社區生活方案、疑似或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畫等方案,提供精神疾病患者社區式照顧服務;同時,衛福部參考國外會所模式(Clubhouse Model)的精神,設置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服務據點,協助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區穩定生活,進而促進就業。另外,針對患有精神疾病的收容人,衛福部及法務部攜手合作,預計設置司法精神病房及司法精神醫療保安處分處所,協助收容人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並建構完善出監(院)轉銜服務,希望接住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諮商服務,成為民眾心理健康的避風港。
第二期計畫預計於5年內投入407億餘元,並串聯更多專業領域人力共同投入社會安全網絡。同時,結合民間資源公私協力推動13項服務計畫,運用社會力量編織更緊密、穩固的社會安全網。期能建立「多元可及、量足質優」的服務網絡,在臺灣各地、各角落,照顧到最需要照顧的所有民眾,支持面臨不利處境的民眾,克服困境,逆境迎生。

跨域攜手綿密網絡 前線夥伴功不可沒
第二期計畫執行關鍵在於跨部會、跨體系及跨網絡之垂直與水平合作,故行政院於2021年率衛福部、內政部、法務部、教育部、勞動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至全國22縣市辦理行政輔導會議,邀集地方政府相關局處共襄盛舉,除說明第二期計畫各單位扮演之角色外,同時廣納地方政府及各部會意見,共同研商解決之道;並於2022年辦理5場次地方政府外聘督導共識會議、2023年辦理超過12場次跨策略合作共識營,盼深化社會安全網絡垂直水平及公私協力溝通合作,強化跨體系轉銜,不落下每一位有需求的民眾(Leave No One Behind)。

社會安全網政策自2018年推動迄今,有賴各級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共同協作執行,而最大的功臣是所有第一線工作同仁。因此,衛福部於今(2023)年7月29日辦理第一屆「強化社會安全網績優人員及團體表揚典禮」,邀請行政院長陳建仁擔任頒獎人,感謝在臺灣各個角落默默付出的夥伴。陳建仁表示,每一位受獎單位及個人雖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包括社政、衛政、教育、勞政、警政及法務等,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充滿愛心、耐心與同理心,願意肩負責任、犧牲奉獻,以解決他人的需要為自身使命,並發揮專業,及時提供照護服務。因為大家堅守崗位,讓政府更有力量,協助在體制邊緣、最需要幫助的民眾獲得最好的照顧,殊值肯定。
2023年強化社會安全網績優人員及團體表揚典禮。
編織社會安全網 你我攜手一起來
社會安全網政策自推行以來,不斷從政策、預算、法制及人力等方面挹注資源,力求優化完善各服務體系、強化跨網絡合作與轉銜機制,同時也持續發掘新興需求。在執行的過程中發現,初級預防為重中之重,因此,未來將從一般民眾、村里鄰長及在地組織著力,透過宣導方式深入社區基層在地網絡,逐步落實「以社區為基礎」的概念。當整個公私部門、村里社區組織,甚至是每位社區民眾都能對他人付出一份關心,才能把社會安全網做大、做密、做牢。

「網住希望、編織安全」,或許要達到100%很難,但只要我們再多往前一點,就有機會接住一個寶貴的生命,使家庭及社會更加安全,更有韌性,讓國人生活在安全無虞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