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季刊
歷年季刊 |
歷年季刊 |
歷年季刊總覽
2025
2025
第45期 2025/06
第44期 2025/03
2024
2024
第43期 2024/12
第42期 2024/09
第41期 2024/06
第40期 2024/03
2023
2023
第39期 2023/12
第38期 2023/09
第37期 2023/06
第36期 2023/03
2022
2022
第35期 2022/12
第34期 2022/09
第33期 2022/06
第32期 2022/03
2021
2021
第31期 2021/12
第30期 2021/09
第29期 2021/06
第28期 2021/03
2020
2020
第27期 2020/12
第26期 2020/09
第25期 2020/06
第24期 2020/03
2019
2019
第23期 2019/12
第22期 2019/09
第21期 2019/06
第20期 2019/03
2018
2018
第19期 2018/12
第18期 2018/09
第17期 2018/06
第16期 2018/03
2017
2017
第15期 2017/12
第14期 2017/09
第13期 2017/06
第12期 2017/03
2016
2016
第11期 2016/12
第10期 2016/09
第09期 2016/06
第08期 2016/03
2015
2015
第07期 2015/12
第06期 2015/09
第05期 2015/06
第04期 2015/03
2014
2014
第03期 2014/12
第02期 2014/09
第01期 2014/07
🔼
上期
下期🔽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
填問卷送限量好禮
目 錄
部長說 |
話焦點 |
話焦點 |
》嬰幼兒食品安全—強化管理製造業者
》家庭賦能計畫—陪伴「兒少保護家庭」前進
》在宅急症照護—在地安養無憂向晚
享新知 |
享新知 |
》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免疫保護力
》關注多元照顧需求—共融計畫減輕負擔
》守護寶寶的健康—「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全面上路
繪人文 |
繪人文 |
》走過社工每個模樣—使命感累積呂寶靜畢生志業
》通訊輔助串起連貫照顧—臺北市行一診所醫師張凱評
看活動 |
看活動 |
》WEconomy-我們的女力經濟—歡慶國際婦女節
》我有好點子!改造老樹坑—認識「兒童表意權」
樂分享 |
樂分享 |
》燦爛微笑從齒開始—定期檢查和洗牙,守護全身健康
》減少3C、走出戶外—幼兒護眼遠視好視力
家庭賦能計畫
陪伴「兒少保護家庭」前進
文字撰寫|林恆祐
受訪對象|財團法人台東縣好事日常教育基金會總監 蔡美燕
話焦點
人氣(26)
分享
為了促進兒童與照顧者發展正向親子互動關係,衛福部自2022年起推動「兒少保護6歲以下親職賦能服務計畫」(簡稱親職賦能計畫),由各地方政府自行或結合民間團體協力辦理,針對6歲以下兒童保護家庭,引入到宅親職引導員,透過專業陪伴,讓家庭功能恢復健全與正向。
不分頁瀏覽
下載PDF
列印
轉寄
當照顧者接納了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也接納了孩子還那麼小就是會吵鬧會頑皮,但也仍有其優點,當不再強求事事要如想像一般完美,也開始有能力暫停過往慣性的負面思考,並找出不同觀點的看法,也就能逐步找到有利孩子的新的教養方法。「有了覺察,也有了新的選擇。」例如在面對孩子鬧脾氣時可以嘗試不聚焦在孩子的脾氣上、從親職引導員有耐心教導孩子的示範中思考如何不被暴躁的情緒牽著走。當照顧者自己的心情先放鬆下來,親子關係也較容易從緊張轉向為互相給予正面力量。
「照顧者好,孩子才會好。」蔡美燕強調,6歲以下的兒童就是需要依附著家庭才能生存,最理想的幼兒發展環境是家庭式、有穩定的照顧者,過往經驗中可以看到很多家庭即便狀況再不佳,但孩子還是不願意離開父母到不熟悉的地方生活。相較之下,雖然安置機構有資源、有人力,但機構照顧者較無法給予孩子穩定的教養,也不易跟孩子共同磨合出一個對家的共識,這都顯示讓孩子在原生家庭成長是最好的選項,也因此親職賦能這項工作更顯重要。
第一線工作者有後盾 合力張開社會安全網
「即便孩子被安置了,我們也會持續跟原生家庭工作,希望他們做好準備讓孩子回家。」政府提供了大量資源陪伴原生家庭復原,當孩子被帶離身邊後,照顧者通常會更為積極的配合與學習,盼望爭取重新團圓的機會。蔡美燕認為,既然都要協助這些家庭,那麼她希望在家庭走到孩子安置之前,能多一點努力先接住他們。
親職賦能計畫的親職引導員需要與地方政府的社工密切合作,社工是主責工作者,引導員則是協力的夥伴,除了到宅提供照顧者支持外,當他們進入這些家庭後,也有機會看見家庭的需求,也許是照顧者成長過程帶著的原生議題、也可能是伴侶關係,甚或是需要就業協助等,他們就能將這些資訊與社工分享,讓社工再去連結兒少保護家庭充權計畫或其他的服務資源,協助家庭進行居家環境改善、提供兒少及其家庭就醫、治療、教育與托育等費用、物資服務等,讓家庭的需求及時被滿足,支持並協助家庭穩定功能,進而提供兒少安全的生活與學習環境,降低家庭的壓力與風險。
蔡美燕認為,親職賦能計畫嘗試以到宅一對一的模式,透過陪伴與親職示範來提升兒童保護家庭的教養功能與親職能力,另衛福部每季舉辦分區督導,傾聽與陪伴第一線工作者的心得與感受,彼此經驗分享,大家合力張開社會安全網,不漏接每個需要的人。
了解更多
兒少保護親職教育互動式數位教材-幸福敲敲門
1
2
3
》
嬰幼兒食品安全—強化管理製造業者
...
》
在宅急症照護—在地安養無憂向晚
...
雜誌訂閱
訂閱電子報
填寫問卷
聯絡我們
生活資訊
生活資訊
電子賀卡
行事曆
統一發票中獎號碼
天氣資訊
主題網站
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
反性別暴力資源網TAGV
113保護專線介紹
消費者知識服務
公共場所AED急救資訊網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